下载APP,申请免费试用会员
立即下载
资讯

告别“一张膜盖天下”农膜管理试行新办法

2019/12/25

  1、巨大潜力

  近年来,各地农业部门积极推进地膜回收利用,一是加强地膜回收加工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地膜回收治理;三是加强地膜科技创新。

  农膜是继种子、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除草等方面的作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农膜泛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通常包括防虫薄膜、除草薄膜、降解薄膜等多种类型。作为继种子、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农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净土工程”拉开帷幕农膜资源化利用跑步入场墒、抗旱节水等特点,该项技术的使用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截止2019年,中国农用棚膜与地膜使用量,分别以占全球总使用量约80%与90%以上。

  正确使用农用薄膜,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农膜的寿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地膜覆盖被誉为农业领域的“白色革命”,但随着地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农田地膜残留的危害正逐步显露。旧的农膜没有处理完,新的农膜又铺上了,其潜在的后果难以估量。

  农膜因此也被称为“白色污染”,处理好“白色革命”和“白色污染”的博弈问题,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9年12月6日,为建立健全农用薄膜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起草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6日。

  《意见稿》将建立全链条监管体制,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农膜污染防治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农膜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在农膜监督管理中的相应职责。

  为便于产品追溯和市场监管,规范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在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行为,《意见稿》规定,生产者应当执行农膜相关标准,在产品上添加企业标识,对全生物降解农膜和非全生物降解农膜在产品合格证上标注的内容进行区分,建立农膜出厂销售记录;薄膜销售者应当依法查验农膜产品的包装、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农膜,不得将非农膜销售给农膜使用者,建立销售台账。

  此外,《意见稿》还明确监督检查措施和法律责任。建立农膜残留监测制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农膜残留监测;建立农膜市场监管制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农膜市场监督检查。明确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农膜,以及未及时回收农膜,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未来三年,全国农膜回收率将达到80%以上,其中一些使用量较高的省份还将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在品质农业和绿色农业的推动下,高d端功能农膜市场存在巨大潜力,“一张膜盖天下”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2、回收难题

  相比快速“净土工程”拉开帷幕农膜资源化利用跑步入场长的覆膜面积,农膜治理进度并不乐观。

  自2015年以来,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我国农膜产业正式开启第四阶段,“超长寿命”成为创新与应用的重要课题。

  历经4年攻关,一些农膜产品已经能够实现从一年一换,延长到使用2年甚至更久,对缓解劳动力不足压力、促进节约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等起到了良好的推动。

  近年来,为了帮助农户通过农膜获得更佳的种植收益,产业内科研院校与上下游企业,就如何增强农膜高透光性、持久防滴防雾性、良好自洁防尘性,提升农膜转光率、透光率等指标,进行了大量研发,以实现农膜寿命与功能共同的长效发挥。

  据全国大量示范数据显示,农膜透光率提高1%,农作物产量将同比提高1%;防滴防雾的作用在于减少棚内病虫害的发生。凝结在薄膜内表面的露滴会反射20%到30%的阳光,造成棚内温度不足、湿度增加,极易引发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的病菌传播,是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降低的魁首。

  可以说,针对优化农膜透光光谱方面的研究显示,通过转光技术将农膜透红蓝比调整到作物合理需求比例,能够有效提升作物品质。

  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份不断增加,残膜造成的污染也在累积。

  由于地膜的附加“净土工程”拉开帷幕农膜资源化利用跑步入场很低,且农膜回收企业多是一些小作坊式工厂,同时目前市场上的机械难以满足残膜回收的需求,农膜残留也就越来越多。

  截至2017“净土工程”拉开帷幕农膜资源化利用跑步入场底,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我国当季农膜回收率不足70%,局部地区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国内农用地膜厚度只有0.006—0.008mm,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地膜的抗拉强度,为后期的机械化回收带来了难度。由于不同厚度地膜的不规范使用,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膜人工回收和机械化捡拾推广的难度。

  另外,农膜大都具有非常漫长的降解周期,如果不经过科学处理,直接将其丢弃在田间地头,不但会危及到空气与水源,且会对土壤环境带来不可逆的深刻影响。而焚烧农膜,会产生至少5种污染物质,比如二噁英等。

  根据国家已有部署,要求试点“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回收。

  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农户对残膜回收认识不足,回收加工企业没有盈利空间,难以为继。此外,可降解地膜降解过程受环境影响大,难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周期不同的需求。

  农膜处理首先要从地里将残膜收集起来,清除柴草泥土实现分捡,然后向回收企业出售,回收企业将收购的残膜加工成塑料颗粒,再向上游加工企业出售。

  这意味着,废旧地膜要走出一条高质“净土工程”拉开帷幕农膜资源化利用跑步入场标准、高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应该成为农膜管理的主攻方向。

来源:亚洲塑料网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优fengj.com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所述信息仅供参考,客户做成的任何决策与网优fengj.com无关。如无意中造成侵权,在接到相关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提示
尊敬的用户,您的访问过于频繁,即将受限10分钟,请稍后再试,不便之处,望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