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天津港-天津港口
市场类型 : 不限
市场商家 : 203
市场概貌 : 38
主营范围 :   船舶设备  

位置及交通 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如海口处(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 ° 42 ′ 05 ″、北纬 38 ° 59 ′ 08 ″),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亚欧大陆桥短的东端起点。 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京哈、京沪、京津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并外接京广、京九、京包、京承、京通、京坨、石德、石太、陇海、包兰、兰新等干线与全国铁路了;连网。北达北京、内蒙古和东北,南抵华东、华南各地,西连西部和西北部内陆地区,进而连通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各国。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京津唐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 103 国道)、津晋高速、海防公路等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连接了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地区各省市。 自然条件 1 、气象: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2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2 ℃ ,极.端高气温: 39.9 ℃ ( 1995 年 7 月 24 日 ),极.端低气温: -18.3 ℃ ( 1953 年 1 月 17 日 ) 经济内陆 经济内陆以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等地区为主。其中,直接经济内陆包括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和山西省,间接经济内陆通过综合运输网延伸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内陆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内陆面积约 45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2.4 亿人。内陆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地区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历史沿革 1 、天津港历史沿革 天津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中国北方人民就利用天津一带的天然河流进行水运活动。东汉时期,封建王朝处于军.队上运送兵员、转运漕粮的需要,征集民夫,开凿河渠,使诸河相通,合流入海,形成了以海河为主的内河航运网。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 1949 年 1 月 15 日 天津解放( 17 日塘沽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区军.队管制委员会交通处以进驻军代表的形式,对港口实施接管。 4 月 1 日 成立华北航务局,统一领导各有关单位。 1950 年 9 月 15 日 ,正式成立交通部天津港务局,为港航合一体制,专门管理港口航政、港政和装卸仓储业务,是天津港口有史以来个实行统一管理的政、企合一机构。 1984 年 7 月 19 日 ,为适应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交通部天津港务管理局”更名为“天津港务局”。 2003 年 11 月 15 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行政只能转交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港务局专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2004 年 6 月 3 日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主营业务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以自有资金对港口投资:港区土地开发;装卸搬运;仓储;货物中转联运、分拔;港口理货;客货运输服务;驳运;船舶引导及相关服务;港口设施、设备及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商品包装加工;工属具制造;物资供销;船、货代理级船舶供油、供水。 港口现状 1 、泊位情况 拥有各类泊位 140 余个,其中公共泊位 76 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55 个,其中 20 万吨级泊位 1 个, 10 万吨级泊位 2 个, 7 万吨级和 5 万吨级泊位 11 个。公共泊位岸线总长 14.5 公里 。 2003 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完成 1.62 亿吨,实现一年净增 3000 万吨的历史性突破,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中均位居第四位,吞吐量在中国北方居位,跻身世界港口 20 强。 2004 年预计货物吞吐总量可达到 2 亿吨,实现一年净增 4000 万吨的跨越式发展。 2 、历年吞吐量 天津港是中国大陆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 1973 年 9 月,天津港成功开辟了我国条国际集装箱航线。 1980 年,天津港建成中国个集装箱码头。在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港的集装箱运输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业绩,从 1992~2002 年,集装箱吞吐量从不足 40 万 TEU 发展到 240.8 万 TEU , 10 年净增 200 万 TEU ,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20% 。 2003 年集装箱完成 301.5 万 TEU , 2004 年集装箱吞吐量达 382 万 TEU 。

点击显示更多 点击收起
点击登录查看联系方式